<ol id="qxf6s"></ol>

  1. <optgroup id="qxf6s"><li id="qxf6s"><del id="qxf6s"></del></li></optgroup><optgroup id="qxf6s"><small id="qxf6s"><pre id="qxf6s"></pre></small></optgroup>
        • 回到頂部
        • 17307402338
        • QQ客服
        • 微信二維碼

        韶山灌區:黨恩鑄就幸福渠 韶灌精神永相傳

         

         
         
         
        韶灌精神是黨領導人民在建設灌區工程中鑄就的精神豐碑
         

              56年前的7月1日,也就是歡慶建黨44周年的日子,湖南省委、省政府向黨獻上了一份大禮,即韶山灌區工程正式開工。從此,10萬湖湘兒女在黨的領導下,由時任省委書記處書記、副省長華國鋒指揮,在湘中250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丘陵山坡、廣闊田野中戰勝千難萬險,僅用短短10個月時間,就建成了功能多樣、宏偉浩大的韶山灌區主體工程,做到了當年設計、當年施工、當年建成、當年通水、當年受益,創造了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跡,贏得了“北有紅旗渠、南有韶山灌區”的美譽。

              灌區工程開鑿隧洞10處,架設渡槽26座,建設小型建筑物4050處,建成干渠186公里、支渠1186公里、斗渠及以下渠系8730公里,合計上萬公里,編織成一張龐大而周密的供水網絡,潤澤著湘潭、長沙、婁底三市七縣(市、區)100萬畝農田。同時兼具防洪、排澇、發電、工礦城鎮供水、養殖等綜合功能,是湖南省最大引水灌溉工程。56年來,灌區工程充分發揮了綜合功能,為湖南特別是湘潭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被人民親切地稱為“幸福渠”。

              灌區工程既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湘中兒女在戰天斗地中,不知不覺鑄就了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這就是“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攻堅克難、勇于創新”的韶灌精神。這種精神廣為流傳,歷久彌新,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具有獨特的政治價值、精神價值、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不僅激勵著一代代灌區人守初心、擔使命,而且成了我們走穩走好當下路、未來路的信心之源、力量之源,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教育意義。

         
        韶灌精神是凝練在灌區建設全過程的壯麗史詩
         

              韶灌精神因建設灌區而鑄就。它不是抽象的理論,更不是夸大的炫詞,它是灌區建設者用偉大靈魂和鮮活血肉寫就的一首首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

              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是韶灌精神的基本立足點。灌區工程浩大,時間緊,準備倉促、地質復雜,又是在國民經濟困難、物資短缺、科技落后的情況下上馬,怎么能建成?只能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10萬勞動大軍硬是憑著“愚公有移山之志,我們有穿山之勇”的革命豪情,靠最原始的施工工具,憑肩挑手抬,遇山鑿洞,遇水架橋,遇高深切,遇洼填平,穿過10座山,劈開110座山頭,跨過90多條河谷,越過10多處公路、鐵路,在10個月時間里建成了灌區主體工程,又經10個月建成了長達62公里的第2期南干渠工程。當時計算出的工程總投資只有1.21億元,其中國家投資2500萬元,省投資1500萬元,其余8200多萬元全部為地方和群眾自籌。民工全部要自帶糧食,吃飯定量,憑票開餐,每個勞動日僅補貼糧食指標1斤和伙食費4毛錢。住宿在極其簡陋的工棚,磚頭壘成的連鋪、大通鋪,有的還住在農民家的豬舍。1965年冬天,著名的梨樹塘萬人大會戰,天寒地凍,民工們頂風冒雪,打赤腳穿草鞋施工,有的草鞋都沒穿,憑著鋤頭羊鎬、扁擔箢箕、石硪鐵錘苦戰三個月,硬是挖開一座大山,深切27米,護砌8級平臺,高質量建成820米渠道。

              無私奉獻的奉獻精神,是韶灌精神的靈魂所在點。10萬民工沒有工資,只記工分,灌區投資中地方自籌的8200多萬元,就是由他們無私奉獻、投工投勞、按工價折算出來的。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勞動競賽,不少民工自上工地就沒回過家,如工地標兵左羅生,連續10個月沒請過一天假。不少青年男女,幾次推遲婚期,如女英雄戴冬桂三推婚期,堅持修好灌區再完婚。有些老民工,滿60、70歲,都在工地過生日。1966年春節,留在工地的就有3萬人,大年初一就有1萬多人自動出工。還有來自15個非受益區的民工隊伍,同樣把建設韶山灌區看成自己的革命事業。大家工作不分你我,互相幫助支援,急、難、險、重任務搶著干。寧鄉夏鐸鋪民工團調到湘鄉工地,先后加了5次任務,次次出色完成,最后還主動請求增加任務。湘鄉大坪營的民工,四次完成支援兄弟單位的任務后,正在回家途中聽說另一個兄弟單位的任務沒有完成,隨即打轉回來再干。工地涌現了許多助人為樂的先進個人,如女民工張芷英把自家的縫紉機搬到工地,白天出工,晚上加班給民工縫補了500多件衣服;民工周德強把哥哥給自己買的新球鞋賣掉,買回藥品給多個民工治病。這些體現在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例,不勝枚舉。

              攻堅克難的攻堅精神,是韶灌精神的時代閃光點。灌區工程到處遇到白膠泥、紅砂巖、地下水、難泥塘等不良情況,經常碰到地質塌方、設施設備太差等施工難題,這些問題必須迅速有效破解,唯一的辦法就是攻堅克難、苦干巧干。北干渠的貓形山,是一座紅砂巖山,“峭巖陡壁十丈高,滿山亂石像尖刀”,但渠道要從中穿過。為此,民工們花了三個月時間,用鋼釬打了2300個炮眼,在山腰中開一條8米寬、17米深的石槽。共青團員李忠政連續堅持打鋼釬80多天,所使用的鋼釬從原有36斤磨得只剩17斤。左干渠皂林沖隧洞,全長966米,山體是石灰巖土石交雜地層,地質十分復雜。在隧洞開發過半時,斜井坍塌,距井底28米的山頂下陷,十萬火急,民工和工程技術人員冒著隨時犧牲生命的極大危險攻堅救井,經過20天的頑強拼搏,戰勝61次塌陷險情,終于如期建成隧洞。時任省委書記張平化親自給隧洞命名題詞為“英雄關”,并撰書對聯“奇跡人間創,天河地下行”,讓人永遠銘記。

              勇于創新的創新精神,是韶灌精神的動能匯聚點。韶山灌區工程之所以能高速、優質、安全建成,建成后工程能持續穩定發揮效益,都離不開灌區人的敢闖敢試和開拓創新。

              灌區工程修建時期,省指揮部號召工地廣大指導員“抓技術革命、技術革新”,做到“設計、施工、科研相結合”“領導、技術人員、工農群眾相結合”的兩個“三結合”。工程設計結構選型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節約原材料,在保證安全經濟的前提下,適當考慮美觀大方;工程集科學性、適用性、經濟性、觀賞性于一體,在施工中采取高效創新的施工工藝和方法。

              在三湘分流的建設中,有一處人稱“三巧”的蘆塘巧渡,一巧是沒有橋梁排架,主體架在蘆塘水庫的土壩頂上,既節省建設成本,安全系數又高;二巧是槽身為半圓形,過水快,又節省水量;三巧是利用渠道長期直接給蘆塘水庫補水,既可讓水庫低水位安全運行,又增加300多畝灌溉面積。

              洙津渡渡槽吊裝是建設灌區時一項聞名遐邇的創新之舉。渡槽凌空飛架漣水兩岸,施工方案是采用預制件吊裝。全長543米,每節預制渡槽重達120噸,而當時最大吊裝設備只能吊30噸,怎么辦?工程技術人員經過反復試驗,研制了龍門式的四腳扒桿,配以兩臺5噸重的卷揚機,于1965年10月16日用土法實現了成功吊裝。時任省委書記張平化即興提詞:“眾志比城堅,人民力勝天。且看韶麓下,漣上又飛漣。”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命名它為“飛漣灌萬頃”渡槽。

         
        韶灌精神是湘中人民把中華文明與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有機結合的豐碩成果
         

         

              韶山灌區的成功,取決于韶灌精神。韶灌精神的煉成,是歷史因素和現實因素的結晶。

              在歷史層面,首先,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韶灌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因傳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這種民族精神孕育了韶灌精神。當年灌區的建設者,充分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體現了灌區人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韶灌精神是湖湘精神的典型呈現。湖湘文化的核心精神,體現在個人性格上,就是吃得苦、耐得煩、舍得死、霸得蠻,可以簡稱為“霸蠻”精神。這是一種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的果敢擔當。10個月高效、優質、安全建成如此巨大的工程,時時處處全靠“霸蠻”精神來支撐。第二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革命精神。韶灌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時代延續。延安精神的主要內容就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些內容在灌區建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韶灌精神是韶山精神的生動詮釋。韶山精神的核心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灌區建設者為了人民的利益,下定決定、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創造了水利奇跡,與韶山精神同出一轍。

              在現實層面,韶灌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答案。灌區工程從始至終追求“做出一個符合總路線精神的引水工程的好樣板來”這一目標定位。目標之所以能夠快速實現,取決于幾個關鍵的時代因素。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湖南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做到一聲令下齊上陣,一切行動聽指揮;嚴格的軍事化管理,把黨支部建在連上,充分發揮了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確保了資金、物資、用地等要素的統一調度;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渠道人民建,充分提升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三是毛澤東思想的正確引領。始終用毛澤東思想武裝民工,民工們施工再緊張再艱苦,也得擠時間學習毛主席著作,提高思想覺悟,激發革命熱情。工程一開始,就組織學習毛主席著作,并就“為了誰修渠”“依靠誰修渠”“修一條什么樣的渠”和“怎樣修好渠”等問題展開了大討論。當時特別強調學習“老三篇”,即“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整個工地上設立了10890個學習毛澤東思想小組,每個連隊、營部都辦了學習心得欄。四是民本精神的忠實踐行。漣水流域一直是水旱重災區,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整治水旱災害。省委省政府正是以民為本,順應民意,決定新修韶山灌區。所以,為人民謀幸福,是建設韶山灌區的根本出發點。工程指揮部將群眾路線和民本精神貫穿到灌區修建的全過程各環節,優化設計、安置移民、戰勝險情、攻堅克難、創新工藝等等,無不充分考慮群眾利益、集中群眾智慧。移民拆遷安置工作,擺在首要位置,渠道沒修好,共740戶2700多間移民戶的新房子全部蓋好,戶戶很高興。切實保護耕地,科學選定渠線,定下了“占山不占土、占土不占田、占田盡量少占”的16字修建原則和整廢造田方案。結果整廢造田6800多畝,除修渠占用5300多畝外,實際增加耕地1500多畝。注重生態宜居,沿渠廣泛植樹,綠化荒山,形成了如今“百里渠道百里林,樹綠堤固水長青”的怡人美景;渠道每隔幾百米就修一座人行橋,凡有屋場的地方就修一個入渠浣洗挑水碼頭,共建有人行橋327座,入渠碼頭2400多個,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五是人民群眾的質樸情懷。韶山灌區既是黨為民造福的偉大工程,又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家鄉的灌區,大家是滿懷對黨對毛主席的無限熱愛來修灌區,是把它作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都以能為毛主席家鄉做貢獻為榮為己任。有個84歲的李六阿公,親手打了40雙草鞋到工地慰問,并且不聽勸阻堅持要參加勞動。他說:“毛主席號召修這樣大的渠,我不出點力,太不像話。”結果他硬是在工地干了幾天。有個移民戶鄧新竹,是有名的“難通戶”。一天,華國鋒親自上門做工作,見他家墻上貼有7張毛主席畫像,便問:“你家最愛毛主席呀!”鄧回答:“沒有毛主席,哪有我們窮人的今天!”華國鋒因勢利導講述修建主席家鄉灌區的重大意義。鄧新竹茅塞頓開,深感慚愧,當即同意盡快搬家。六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灌區建設者們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求真務實優設計。灌區三易其名,從水府廟灌區工程到漣水渠道再到韶山灌區,灌溉面積也從47萬畝到75萬畝再到100萬畝。這個變化不是主觀臆斷的,而是認真調查研究,堅持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的結果。各級領導和工程規劃設計人員先后走訪基層干部和當地老農800多人次,召開各種座談會150余次,收集一手資料2萬余份。求真務實作表率。指揮長華國鋒以身作則,建設伊始,他就連續步行8天,深入庫區和灌區各鄉鎮、村組和建設工地扎實搞調研,聽意見,解難題,帶頭與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在他的帶領下,工地上3000多名干部,個個以身作則,堅持一線指揮,一線勞動。求真務實嚴標準。灌區開工后,華國鋒同志就對灌區高標準定位,強調要“做出一個符合總路線精神的引水工程的好樣板來”。隨后,提出了“三高一低”的具體要求,即“高標準工程、高標準干部、高標準管理、低生活標準”。特別要求所修渠道和設計圖紙一模一樣,要像工廠按圖紙加工的零件。正如此,讓任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腐敗問題都沒有生存的土壤,讓灌區工程得以高效、優質、安全建成,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霜雨雪,至今無一重大質量事故,碧水長流,運轉正常。

         
        弘揚韶灌精神是時代永恒不變的主題和擔當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韶灌精神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的艱苦歲月和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幾代灌區人又在管理灌區中堅守傳承。灌區建成后,一大批參與工程建設的技術人員和帶隊人員成為灌區管理者,一輩子扎根灌區。他們以老帶新,代代相傳,賡續韶灌精神,不斷強化全面管理,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灌區持續穩定發展,讓灌區在湘中大地一路高歌,熠熠生輝,成為水利工程的一張名片,一個標桿,一面旗幟。近幾年灌區先后獲得“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國水效領跑者”“全國最具時代精神的魅力灌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目前,又積極匯入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浪潮,穩步邁入了法制化管理新軌道,全面開啟了現代化改造新征程。

               韶灌精神是一種繼韶山精神之后,具有韶山特色、湖湘氣派、中華風范的又一獨立性、時代性的地域群體精神。它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與韶山灌區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先進性的集中體現,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實踐證明,韶灌精神是解決現實問題的法寶。今天,我們應該大力弘揚韶灌精神,讓韶灌精神作為辦大事、辦實事、辦難事、開新局的精神支柱,讓韶灌精神在湘潭大放異彩。我們應該全方位綜合發力,大張旗鼓深度挖掘韶灌精神,宣傳韶灌精神,讓韶灌精神走出湘潭、走出湖南,與紅旗渠精神比翼高飛,光照千秋!

         

         
        END
         

         

         

        作者:謝四清(湖南省韶山灌區工程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審核:暮茜

        編輯:肖崢嶸

        特別說明:此文章經作者本人同意發布,轉載自湘潭紅網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ol id="qxf6s"></ol>

        1. <optgroup id="qxf6s"><li id="qxf6s"><del id="qxf6s"></del></li></optgroup><optgroup id="qxf6s"><small id="qxf6s"><pre id="qxf6s"></pre></small></optgroup>